【學(xué)名】:Kyllinga brevifolia Rottb.
【英文名】:green kyllinga
【別名】:水蜈蚣、蜈蚣草(通稱)、無頭厚香(潮汕)、三莢草、金鈕草、散寒草、無頭厚香(南澳)、三星草、三須蜈蚣(海豐)、三莢草、三棱草、梳子草、耙齒草(惠陽)、三莢草、水蜈蚣、瘧疾草、三星草、頂棍草(湛江)、三星草、三莢草、頂棍草(廣州)、發(fā)汗草、散寒草、三角草、三莢草、瘧疾草(萬山島)、三莢草、入地蜈蚣、水蜈蚣、頂棍草(陽春)、三莢球(曲江)、三角草(連山、韶關(guān)、仁化)、水蜈蚣(佛岡)、水土香(廈門)、耙齒癀(廈門、漳州、同安)、三角草(同安、永安、長汀、建陽、壽寧)、一粒珠(莆田、古田)、金鈕草(龍海、福州、仙游、霞浦、政和、古田)、金鈕草(廣西梧州)。
【科屬】:莎草科(Cyperaceae),水蜈蚣屬
【分布】:生長于水邊、略旁、水田及曠野濕地。全國大部分地區(qū)有分布,分布于江蘇、安徽、浙江、福建、江西、湖南、湖北、廣西、廣東、四川、云南、東北等省區(qū)。
【植物形態(tài)】:水娛蚣 ,莎草科多年生草本,叢生。根莖帶紫色,生須根。莖瘦長,禿凈,高10~50厘米,三棱形,芳香。葉質(zhì)軟,狹線形,長短不一,長3~10厘米,寬1.5~3毫米,末端漸尖,下部帶紫色,鞘狀。頭狀花序,單生,卵形,綠色,長4~8毫米,稠密;總苞3片,葉狀,連接穗下,長2~16厘米,往往外向開展;小穗極多數(shù),長橢圓形,長約3毫米,成熟后全穗脫落;花穎4枚,呈舟狀的卵形,脊無翼,具小刺,2列,相對排列于軸上,背淺綠色,先端尖,下部2枚具不發(fā)育花,中部1枚具發(fā)育花,上端的僅具雄蕊;花無被,雄蕊3,花絲細長絲狀,藥橢圓形;雌蕊1,花柱細長,與花絲等長,柱頭二歧。瘦果呈稍壓扁的倒卵形,褐色?;ㄆ谙募?。果期秋季。
【藥用】:該品辛平,有疏風(fēng)解表、清熱利濕、止咳化痰、祛瘀消腫的功用。主治瘧疾、感冒、支氣管炎、百日咳、痢疾、肝炎、乳糜尿、熱淋、沙淋、腎炎、風(fēng)濕關(guān)節(jié)炎、疔瘡等癥。
【單方驗方】:
1、治瘧疾:水蜈蚣30克,水煎,于瘧疾發(fā)作前4-8小時服。
2、治痢疾:鮮水蜈蚣30-45克,冰糖15克,水燉1小時服。
3、治百日咳、支氣管炎、咳嗽:水蜈蚣60克,用水2碗、煎半碗,1日分3次沖紅糖服。
4、治風(fēng)熱感冒:水蜈蚣30克,紫蘇葉15克,生姜3片,水煎服。
5、漢乳糜尿:水蜈蚣、龍眼肉或烏棗各60克,水煎服,每日1劑,連服15天。
6、治風(fēng)濕骨痛:水蜈蚣30-60克,水煎服。
7、預(yù)防瘧疾:水蜈蚣、雞掇鼻(倒扣草)各30克,水煎服,每日1劑,連服2日。隔半月后,如前法,再服1次。
8、治瘡瘍腫毒:水蜈蚣、香蕉根,搗爛,敷患處。
9、治足底踮傷:水蜈蚣、生艾各等量、蘇打少許,捶冷飯貼之。
10、治刀傷骨折:鮮水蜈蚣搗爛包患處,每日換藥2次。
11、治蛇傷:水蜈蚣60克,搗爛沖酒60克,一半內(nèi)服,一半敷傷口周圍。
12、治蕁麻疹:水蜈蚣30克,金花草50克。先取水蜈蚣30克水煎服,留渣再加金花草,煎水洗患處。
該品內(nèi)服常用量30-60克。外用適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