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PP下載

掃一掃,立即下載

醫(yī)學教育網APP下載

開發(fā)者:1

蘋果版本:1

安卓版本:1

應用涉及權限:查看權限 >

APP:隱私政策:查看政策 >

微 信
醫(yī)學教育網微信公號

官方微信Yishimed66

24小時客服電話:010-82311666
您的位置:醫(yī)學教育網 > 中醫(yī)理論 > 中醫(yī)基礎 > 正文

臟與臟之間的相互關系

2009-10-29 18:15 醫(yī)學教育網
|

熱點推薦

——●●●聚焦熱點●●●——
報名時間>> 考試公告>> 各地動態(tài)>>
重大變動>> 摸底測試>> 資料0元領>>

  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,構成人體的各臟腑、組織器官的功能活動并不是孤立的,而是整體活動的一個組成部分。它們不僅在生理上相互協(xié)調,在病理上常常通過一定的途徑或規(guī)律相互影響、相互傳變。

  1.心與肺心與肺同居上焦,心主血,肺主氣。心肺兩臟的生理聯(lián)系主要體現在氣和血的關系上。

  心主一身之血脈,上朝于肺;肺主一身之氣,貫心脈而行血。因此,心主血脈的功能,有賴于肺主氣的功能的發(fā)揮,而肺氣的敷布,又離不開心血的運載,以運行周身。若肺氣虛弱,宗氣不足,運血無力,則見胸痛、心悸、舌質紫暗等心血瘀阻之證;若心血不暢,導致肺氣郁滯,失于宣降,則出現胸悶、咳喘等表現。

  2.心與脾心主血而行血,脾化生血液而又攝血。心脾兩臟的關系主要表現在血液的生成和運行兩個方面。

  血液的生成方面:心血靠脾運化產生的水谷精微化生滋養(yǎng),脾的運化功能的發(fā)揮又有賴于心血的滋養(yǎng)。所以脾氣健運,化源充足,則心血充盈;若心血充盛,脾得滋養(yǎng),則脾氣健運。

  血液的運行方面:血液循行脈中,依靠心氣的推動作用,又賴于脾氣的統(tǒng)攝作用而不致溢出脈外,心與脾二者之間的相互協(xié)調共同維持血液的正常運行。若脾失健運,化源不足,或脾不統(tǒng)血,血溢脈外,則致心血不充;反之,若心血虧虛,脾失所養(yǎng),則使脾之運化功能減退、統(tǒng)攝無權,最終導致心脾兩虛之證,而見心悸、失眠、多夢。、腹脹、食少、乏力、面色無華以及血溢脈外的病理表現。

  3.心與肝心主血,肝藏血;心主神志,肝主疏泄調節(jié)情志。心與肝的關系主要體現在血液的運行與精神情志的調節(jié)兩個方面。

  血液運行方面:肝藏血充足,使血脈充盈,肝之疏泄功能正常,氣機通暢,則能助心行血;同樣若心血充盈,則肝有所藏,使肝能發(fā)揮其貯藏和調節(jié)血流量的作用。醫(yī)`學教育網搜集整理臨床上常見心悸、失眠、多夢、面色不華,或頭暈、目澀、視物昏花、爪甲不榮等心肝血虛的病理表現。

  情志調節(jié)方面:肝的疏泄功能正常,氣血順暢,心情愉快,有利于心主神志功能的正常發(fā)揮。病理上,常見心肝火旺,而出現煩躁、易怒、失眠、多夢等情志失常的表現。

  4.心與腎心在五行中屬火,位居于上而屬陽;腎在五行中屬水,位居于下而屬陰。從陰陽升降理論來說,位在下者以上升為順,位在下者,以下降為和。所以在正常的生理情況下,心火下降于腎,與腎陽共同制約腎陰,溫養(yǎng)腎水,使腎水不寒;腎水上濟心陰,以制約心陽,使心火不亢,從而維持心腎之間的陰陽相互協(xié)調平衡,即“心腎相交”、“水火既濟”。病理情況下,心腎之間的陰陽平衡遭到破壞,則可導致病變的發(fā)生。如腎陰不足,不能上濟心陰制約心陽,而使腎陰虧損于下,心火獨亢于上,則見心悸健忘、失眠多夢、甚或腰酸夢遺等“心腎不交”的表現;若心腎陽衰,腎不化水,水飲內停,上凌于心,則見心悸、水腫等“水氣凌心”的病證。

  5.肺與脾肺主氣,通調水道;脾主運化,為氣血生化之源。肺與脾的關系主要表現為氣的生成和水液的輸布和排泄兩個方面。

  氣的生成方面:肺吸入的自然界的清氣與脾所化生的水谷精氣,是氣生成的物質基礎。脾化生的水谷精氣,有賴于肺的宣發(fā)肅降,才能輸布全身;而肺的生理活動的發(fā)揮,又賴于脾所化生的水谷精氣的充養(yǎng),故稱“脾為生氣之源,肺為主氣之樞”。病理上,肺氣久虛,可以導致脾氣受損,或脾氣虛弱不能輸精于肺,導致肺氣不足,則見納食不化、食少、消瘦、腹瀉便溏、或咳嗽氣短、乏力等肺脾兩虛的病理表現,是臨床應用“培土生金”治法的理論依據。

  水液的輸布和排泄方面:肺的宣發(fā)肅降和通調水道的作用,有助于脾的運化水液的功能,防止水濕的潴留,脾轉輸水液于肺,為肺通調水道的功能發(fā)揮提供了條件。病理上,若脾虛不運,水濕不化,濕聚成痰,痰飲上犯于肺,則見久咳不愈,或咳喘痰多色白等,所以有“脾為生痰之源,肺為貯痰之器”之說。

  6.肺與肝肺居于上焦,主肅降;肝居于下焦主升發(fā)。肺和肝的關系主要表現在氣機的調節(jié)方面。生理條件下,肝升肺降,共同調節(jié)著氣機的升降運動。病理情況下,肝火過旺,醫(yī)`學教育網搜集整理氣火上逆,灼傷肺津,使肺降不及,則出現胸脅脹滿疼痛、咳嗽氣喘,甚則咯血等肝火犯肺的表現;反之,若燥熱傷肺,肺失肅降,使肝之氣火上升,則見咳嗽、氣喘,以及胸脅脹痛、頭暈目眩的表現。

  7.肺與腎肺主呼吸,主宣發(fā)肅降,通調水道;腎主水,主納氣。肺腎之間主要表現為水液的代謝與呼吸運動兩個方面的相互協(xié)調。

  水液代謝方面:水液通過肺的宣發(fā)肅降作用,敷布全身,下降于腎。也就是說,腎主水的功能有賴于肺的宣降和通調水道的功能;而肺的宣發(fā)肅降和通調水道功能的正常發(fā)揮,又離不開腎的蒸騰氣化的作用。只有肺腎功能的相互協(xié)同,才能為水液正常輸布和排泄提供生理保證。若肺失宣降,通調失職,損及腎臟,則出現水腫、尿少等癥;若腎陽虛衰,氣化失常,水液泛溢,則全身水腫,影響及肺,又可見喘促、咳逆不能平臥等寒水射肺的表現。

  呼吸方面:人體呼吸運動的正常進行需腎的納氣作用的協(xié)助,將肺吸入之清氣下納于腎,保持呼吸具有一定的深度,以維持呼吸運動的正常進行,故有“肺為氣之主,腎為氣之根”之說。若腎氣虛衰或肺虛久咳傷腎,則可出現呼多吸少、動則氣喘等“腎不納氣”的表現。

  此外,肺腎之陰又是相互資生的,病理情況下又常相互影響。故臨床上常見肺腎陰虛之兩顴潮紅、潮熱盜汗、咳嗽咯血、腰酸夢遺的病理表現。

  8.肝與脾肝主藏血,主疏泄;脾主運化,主生血統(tǒng)血。肝與脾的關系具體體現為消化和氣血的運行兩個方面。

  消化方面:肝主疏泄,調暢氣機,協(xié)調脾胃的升降,促進膽汁的分泌和排泄,協(xié)助脾胃對飲食物的消化吸收,而脾胃的升降有度,對肝的疏泄功能的發(fā)揮亦具有協(xié)同的作用。臨床上若肝失疏泄,則可出現精神抑郁、腹脹、腹痛、泄瀉、便溏等肝脾不調的表現,或見胃脘疼痛、惡心、嘔吐、納呆等肝胃不和的表現;反之,若脾胃濕熱內壅,導致肝膽疏泄失職,膽汁排泄失常,又可致黃疸的發(fā)生。

  氣血運行方面:脾的運化和生血,有賴于肝之疏泄,而脾氣的健運,化血有源,攝血有權,則肝藏血充足,才能發(fā)揮其貯存和調節(jié)血流量的作用。病理情況下,脾氣虛弱,化源不足,或脾不統(tǒng)血,血溢脈外,均可致肝藏血不足,而形成肝脾兩虛之證。

  9.肝與腎肝主疏泄,主藏血;腎主藏精,精能化血;肝屬木,腎屬水,水能涵木。肝和腎的關系主要表現在精血互化、陰陽協(xié)調、藏泄相濟三個方面。

  精血同源:肝藏血,腎藏精。精和血都來源于水谷精微,且能相互資生,相互轉化。肝血的化生,有賴于腎精的滋養(yǎng),腎精又需要肝血的不斷補充,二者之間常常相互轉化,故有“精血同源”之說。若腎精不足,則可致肝血虧虛;肝血不充,則又能使腎精虛損。

  陰陽協(xié)調:肝屬木,腎屬水,腎陰可以滋養(yǎng)肝陰,制約肝陽,使肝陽不亢,從而維持肝腎之間的陰陽協(xié)調平衡,即“水能涵木”。若腎陰不足引起肝陰虧虛,陰不制陽,而致肝陽上亢,即“水不涵木”;若肝火偏亢,亦可下劫腎陰,最終形成肝腎陰虧,肝陽上亢之證,而見頭暈目眩、耳鳴耳聾、腰膝酸軟的病理表現。

  藏泄相濟:肝主疏泄,腎主封藏,二者之間既相互制約,又相互協(xié)同,主要體現在女子月經的來潮和男子排精兩個方面。若肝腎泄藏功能之間相互協(xié)調,肝腎精血匯聚沖任,下注胞宮,肝氣疏利,則女子經血應時而下,男子精液蓄溢有度、排泄正常。若肝腎功能失調,則使女子月經周期紊亂,經量或多或少、甚則經閉,男子則遺精、滑泄、或陽強不泄等。

  10.脾與腎脾主運化,為“后天之本”;腎主藏精,腎主水,為“先天之本”。腎與脾的關系主要體現在先后二天相互資生和水液代謝兩個方面。

  先后二天相互資生:脾主運化水谷精微,化生氣血,為“后天之本”,腎主藏精,促進生長、發(fā)育和生殖,為“先天之本”。腎陽溫煦脾陽,使脾氣健運,生化有源;腎中精氣,有賴于脾之運化,化生的水谷精微的充養(yǎng),才能不斷的充盛。即先天溫養(yǎng)后天,后天滋養(yǎng)先天,醫(yī)`學教育網搜集整理二者之間相互充養(yǎng),相互促進。病理上,若腎陽不足,不能溫養(yǎng)脾土,或脾陽不振,進而損傷腎陽,均可導致脾腎陽虛,而見腹部隱隱作痛、喜溫喜按、腹瀉便溏,甚或五更泄瀉等。

  水液代謝方面:脾主運化水液,須賴腎陽的溫煦氣化的作用;腎主水,有賴于脾化濕制水的作用,即“土能制水”。若脾虛不能化濕或腎虛氣化不利,均可導致水液代謝失常,而見水腫、尿少的病理表現。

醫(yī)師資格考試公眾號

距離2025醫(yī)師技能考試

編輯推薦
    • 免費試聽
    • 免費直播
    湯以恒 臨床執(zhí)業(yè)醫(yī)師 《消化系統(tǒng)》 免費試聽
    免費資料
    醫(yī)師資格考試 備考資料包
    歷年考點
    應試指導
    仿真試卷
    思維導圖
    立即領取
    回到頂部
    折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