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PP下載

掃一掃,立即下載

醫(yī)學教育網(wǎng)APP下載

開發(fā)者:1

蘋果版本:1

安卓版本:1

應用涉及權限:查看權限 >

APP:隱私政策:查看政策 >

微 信
醫(yī)學教育網(wǎng)微信公號

官方微信Yishimed66

24小時客服電話:010-82311666
您的位置:醫(yī)學教育網(wǎng) > 中醫(yī)理論 > 中藥詞典 > 正文
RSS | 地圖 | 最新

大黃Dahuang

2009-12-01 10:51 醫(yī)學教育網(wǎng)
|

  《神農(nóng)本草經(jīng)》

  為蓼科植物掌葉大黃、唐古特大黃或藥用大黃的干燥根及根莖。掌葉大黃和唐古特大黃藥材稱北大黃,主產(chǎn)于青海、甘肅等地。藥用大黃藥材稱南大黃,主產(chǎn)于四川。于秋末莖葉枯萎或次春發(fā)芽前采挖。除去須根,刮去外皮切塊干燥,生用,或酒炒,酒蒸,炒炭用。

  【性能】苦,寒。歸脾、胃、大腸、肝、心包經(jīng)。

  【功效】瀉下攻積,清熱瀉火,涼血解毒,逐瘀通經(jīng)。

  【應用】

  1.積滯便秘。本品有較強的瀉下作用,能蕩滌腸胃,推陳致新,為治療積滯便秘之要藥。又因其苦寒沉降,善能泄熱,故實熱便秘尤為適宜。常與芒硝、厚樸、枳實配伍,以增強瀉下攻積之力,為急下之劑,用治陽明腑實證,如大承氣湯(《傷寒論》);若大黃用量較輕,與麻仁、杏仁、蜂蜜等潤腸藥同用,則瀉下力緩和,方如麻子仁丸(《傷寒論》)。醫(yī)學教|育網(wǎng)搜集整理若里實熱結而正氣虛者,當與補虛藥配伍,以攻補兼施,標本并顧。如熱結而氣血不足者,配人參、當歸等藥,方如黃龍湯(《傷寒六書》);如熱結津傷者,配麥冬、生地、玄參等,方如增液承氣湯(《溫病條辨》);若脾陽不足,冷積便秘,須與附子、干姜等配伍,如溫脾湯(《千金方》)。

  2.血熱吐衄,目赤咽腫。本品苦降,能使上炎之火下泄,又具清熱瀉火,涼血止血之功。常與黃連、黃芩同用,治血熱妄行之吐血、衄血、咯血,如瀉心湯(《金匱要略》)?,F(xiàn)代臨床單用大黃粉治療上消化道出血,有較好療效。若與黃芩、梔子等藥同用,還可治火邪上炎所致的目赤、咽喉腫痛、牙齦腫痛等證,如涼膈散(《和劑局方》)。

  3.熱毒瘡瘍,燒燙傷。本品內(nèi)服外用均可。內(nèi)服能清熱解毒,并借其瀉下通便作用,使熱毒下泄。治熱毒癰腫疔瘡,常與金銀花、蒲公英、連翹等同用;治療腸癰腹痛,可與牡丹皮、桃仁、芒硝等同用,如大黃牡丹湯(《金匱要略》)。本品外用能瀉火解毒,涼血消腫,治熱毒癰腫疔癤,如用治乳癰,可與粉草共研末,酒熬成膏的金黃散(《婦人大全良方》);用治口瘡糜爛,多與枯礬等份為末擦患處(《圣惠方》)。治燒燙傷,可單用粉,或配地榆粉,用麻油調(diào)敷患處。

  4.瘀血證。本品有較好的活血逐瘀通經(jīng)作用,其既可下瘀血,又清瘀熱,為治療瘀血證的常用藥物。治婦女產(chǎn)后瘀阻腹痛、惡露不盡者,常與桃仁、 土鱉蟲等同用,如下瘀血湯(《金匱要略》);治婦女瘀血經(jīng)閉,可與桃核、桂枝等配伍,如桃核承氣湯(《傷寒論》);治跌打損傷,瘀血腫痛,常與當歸、紅花、穿山甲等同用,如復元活血湯(《醫(yī)學發(fā)明》)。

  5.濕熱痢疾、黃疸、淋證。本品具有瀉下通便,導濕熱外出之功,故可用治濕熱蘊結之證。如治腸道濕熱積滯的痢疾,單用一味大黃即可見效(《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》),或與黃連、黃芩、白芍等同用;治濕熱黃疸,常配茵陳、梔子,如茵陳蒿湯(《傷寒論》);治濕熱淋證者,常配木通、車前子、梔子等,如八正散(《和劑局方》)。

  此外,大黃可“破痰實”,通臟腑,降濕濁,用于老痰壅塞,喘逆不得平臥,大便秘結者,如礞石滾痰丸(《養(yǎng)生主論》)。

  【用法用量】煎服,5~15g;入湯劑應后下,或用開水泡服。外用適量。

  【使用注意】本品為峻烈攻下之品,易傷正氣,如非實證,不宜妄用;本品苦寒,易傷胃氣,脾胃虛弱者慎用;其性沉降,且善活血祛瘀,故婦女懷孕、月經(jīng)期、哺乳期應忌用。

  【用藥鑒別】生大黃瀉下力強,久煎則瀉下力減弱。酒制大黃瀉下力較弱,活血作用較好,宜用于瘀血證。大黃炭則多用于出血證。

  【古籍摘要】

  1.《神農(nóng)本草經(jīng)》:“下瘀血,血閉,寒熱,破癥瘕積聚,留飲宿食,蕩滌腸胃,推陳致新,通利水谷,調(diào)中化食,安和五臟。”

  2.《藥性論》:“主寒熱,消食,煉五臟,通女子經(jīng)候,利水腫,破痰實,冷熱積聚,宿食,利大小腸,貼熱毒腫,主小兒寒熱時疾,煩熱,蝕膿,破留血。”

  3.《本草綱目》:“下痢赤白,里急腹痛,小便淋瀝,實熱燥結,潮熱譫語,黃疸,諸火瘡。”

  4.《藥品化義》:“大黃氣味重濁,直降下行,走而不守,有斬關奪門之力,故號將軍。專攻心腹脹滿,胸胃蓄熱,積聚痰實,便結瘀血,女人經(jīng)閉。”

  【現(xiàn)代研究】

  1.化學成分:主要為蒽醌衍生物,主要包括蒽醌苷和雙蒽醌苷。雙蒽醌苷中有番瀉苷A、B、C、D、E、F;游離型的苷元有大黃酸、大黃酚、大黃素、蘆薈大黃素、大黃素甲醚等。另含鞣質(zhì)類物質(zhì)、有機酸和雌激素樣物質(zhì)等。

  2.藥理作用:大黃能增加腸蠕動,抑制腸內(nèi)水分吸收,促進排便;大黃有抗感染作用,對多種革蘭氏陽性和陰性細菌均有抑制作用,其中最敏感的為葡萄球菌和鏈球菌,其次為白喉桿菌、傷寒和副傷寒桿菌、肺炎雙球菌、痢疾桿菌等;對流感病毒也有抑制作用;由于鞣質(zhì)所致,故瀉后又有便秘現(xiàn)象;有利膽和健胃作用;此外,還有止血、保肝、降壓、降低血清膽固醇等作用。

  3.臨床研究:據(jù)報道,以大黃為主或適當配伍還可用于治療其它多種疾病,如:用生大黃10~20g,木香10g,開水浸泡后飲服,治療膽絞痛,總有效率91.1%(中西醫(yī)結合雜志,1991,3:183);單用大黃各種劑型,醫(yī)學教|育網(wǎng)搜集整理治療急性胰腺炎266例,痊愈259例,無效7例。尿淀粉酶恢復正常平均2日,腹痛消失3日,發(fā)熱消退5日(上海中醫(yī)藥雜志,1990,7:1);用大黃配白及,治療36例急性胃粘膜病變所致的上消化道出血,總有效率91.7%(寧夏醫(yī)學雜志,2001,2:119);以大黃丹參湯為主灌腸治療小兒急性腎炎,均獲良效(吉林中醫(yī)藥,2001,3:28)。另有用大黃治療凍傷、脂溢性皮炎、帶狀皰疹及高脂血癥、肥胖癥等。

醫(yī)師資格考試公眾號

距離2025醫(yī)師技能考試

編輯推薦
免費資料

免費領取

網(wǎng)校內(nèi)部資料包

立即領取
考試輔導

直播課
【直播】醫(yī)師報名指導及復習備考公開課
2021網(wǎng)上報名/現(xiàn)場審核指導

直播時間:全年更新

直播主題:2021年報名/復習備考

直播老師:湯以恒、張鈺琪、鴻儒、端木靈、俞慶東、章一芹

回到頂部
折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