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黃土湯的組方原理及其與歸脾湯的鑒別應用”是中藥學職稱考試會考到的內容,為了幫助中藥學職稱考生了解,掌握更多知識點、考點,醫(yī)學教育網為大家搜集整理如下:
【來源】《金匱要略》。
【組成】灶心土12~60g、干地黃15~60g、阿膠10~20g、黃芩10~20g、制附子6~15g、白術10~20g、甘草3~10g。
【用法】阿膠烊化后,兌入煎成的藥汁中,溫服,每日二次。
【功用】溫陽健脾,養(yǎng)血止血。
【主治】風熱濕毒,壅遏腸道,損傷血絡證。便前出血,或便后出血,或糞中帶血,以及痔瘡出血,血色鮮紅或晦暗,舌紅苔黃脈數(shù)。
【方解】
方中灶心黃土溫中止血為君;白術、附子溫脾陽而補中氣,助君藥以復統(tǒng)攝之權為臣;出血量多,陰血虧耗,而辛溫之術、附又易耗血動血,故用生地,阿膠滋陰養(yǎng)血,黃芩清熱止血為佐;甘草調藥和中為使。諸藥配合,寒熱并用,標本兼治,剛柔相濟,溫陽而不傷陰,滋陰而不礙陽。
【鑒別應用】
黃土湯與歸脾湯兩方均可用治脾不統(tǒng)血之便血、崩漏。
黃土湯中以灶心黃土合炮附子、白術為主,配伍生地、阿膠、黃芩以溫陽健脾而攝血,滋陰養(yǎng)血而止血,適用于脾陽不足,統(tǒng)攝無權之出血證;
歸脾湯重用黃芪、龍眼肉,配伍人參、白術、當歸、茯神、酸棗仁、遠志補氣健脾,養(yǎng)心安神,適用于脾氣不足,氣不攝血之出血證。
推薦閱讀:
提前訂閱!2020年中藥士/中藥師/主管中藥師考試成績查詢微信預約!
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“黃土湯的組方原理及其與歸脾湯的鑒別應用”的內容,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,更多中藥學職稱考試動態(tài)、考試經驗、政策資訊、輔導課程請關注醫(yī)學教育網中藥學職稱欄目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