藥物注射和肌肉注射注意要點是歷年護考常見考點,關于這一問題,歷年護考中經常出現,醫(yī)學教育網小編專門整理如下,請各位考生仔細查看。
1.注射器由空筒和活塞兩部分組成,其中空筒內壁,乳頭、活塞軸須保持無菌;針頭由針尖、針梗、針栓三部分組成,除針栓外壁以外,其余部分須保持無菌。
2.注射部位皮膚消毒時,應以注射點為中心向外螺旋形涂擦,直徑在5cm以上。
3.肌內注射時,患者側臥位,應上腿伸直,下腿稍彎曲,以放松局部肌肉。
4.多種藥物同時注射時,應先注射無刺激或刺激性較弱的藥物,再注射刺激性強的藥物,以免先注射刺激性強的藥物后因病人不適應產生肌緊張而不宜注射。
5.病人需長期皮下注射時.應建立注射部位的使用計劃,經常更換,輪流注射,以利于藥物的吸收。
6.皮下注射與皮膚呈30°~40°進針;肌內注射垂直進針;靜脈注射與皮膚呈l5°~30°進針;股靜脈注射與皮膚呈45°或90°進針。
7.臀大肌注射采用連線法進行體表定位,具體注射區(qū)域為髂前上棘和尾骨連線的外上l/3處。
8.2歲以下的嬰幼兒進行肌內注射時,不宜選用臀大肌注射,因嬰幼兒在未能獨立走路前,其臀部肌肉發(fā)育還不完善,臀大肌注射有損傷坐骨神經的危險,應選用臀中肌或臀小肌、股外側肌注射。
9.上臂三角肌定位法,位于上臂外側,肩峰下2~3橫指處,一般只作小劑量注射。
10.股靜脈位于股三角區(qū),注射時協(xié)助病人取仰臥位,下肢伸直略外展外旋充分暴露股三角區(qū);操作者右手持注射器,針頭與皮膚呈90°或45°角,在股動脈內側0.5cm處進針;注射畢,局部用無菌紗布加壓止血3~5分鐘,以防止出血或形成血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