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方系從《小兒藥證直訣》地黃丸加減衍化而成。方中熟地、山藥、山茱萸補益肝腎陰血;龜版膠、鹿角膠均為血肉有情之品,二味合用,峻補精血,調(diào)合陰陽;復配菟絲子、枸杞子、牛膝補肝腎,強腰膝,健筋骨。合用具有滋陰補腎,益精養(yǎng)血之功。
本方證為真陰不足,精髓虧損所致。腎藏精,主骨生髓,腎陰虧損,精髓不充,封藏失職,故頭暈目眩、腰酸腿軟、遺精滑泄;陰虛則陽亢,迫津外泄,故自汗盜汗;陰虛則津不上承,故口燥舌干、舌紅少苔;脈細為真陰不足之象。治宜壯水之主,培補真陰。方中重用熟地滋腎填精,大補真陰,為君藥。山茱萸養(yǎng)肝滋腎,澀精斂汗;山藥補脾益陰,滋腎固精;枸杞補腎益精,養(yǎng)肝明目;龜、鹿二膠,為血肉有情之品,峻補精髓,龜板膠偏于補陰,鹿角膠偏于補陽,在補陰之中配伍補陽藥,取“陽中求陰”之義,均為臣藥。菟絲子、川牛膝益肝腎,強腰膝,健筋骨,俱為佐藥。諸藥合用,共奏滋陰補腎,填精益髓之效。
左歸丸是張介賓由六味地黃丸化裁而成。他認為:“補陰不利水,利水不補陰,而補陰之法不宜滲”(《景岳全書·新方八陣》),故去“三瀉”(澤瀉、茯苓、牡丹皮),加入枸杞、龜板膠、牛膝加強滋補腎陰之力;又加入鹿角膠、菟絲子溫潤之品補陽益陰,陽中求陰,即張介賓所謂:“善補陰者,必于陽中求陰,則陰得陽升而泉源不竭”(《景岳全書·新方八略》)之義。本方純補無瀉、陽中求陰是其配伍特點。
若真陰不足,虛火上炎,去枸杞子、鹿角膠,加女貞子、麥門冬以養(yǎng)陰清熱;火爍肺金,干咳少痰,加百合以潤肺止咳;夜熱骨蒸,加地骨皮以清熱除蒸;小便不利、不清,加茯苓以利水滲濕;大便燥結(jié),去菟絲子,加肉蓯蓉以潤腸通便;兼氣虛者可加人參以補氣。
1.如果虛火上炎,則去鹿角膠,加入麥冬12克 女貞子10克
2.如果肺熱咳嗽,則加入百合18克 桑白皮10克
3.如果夜晚骨蒸發(fā)熱,則要加入地骨皮15克 白薇10克
4.如果血虛,則加當歸15克
5.如果氣虛,則加人參12克
左歸飲
本方為治療真陰不足證的常用方。臨床應(yīng)用以頭目眩暈,腰酸腿軟,舌光少苔,脈細為辨證要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