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喉處理原則:
白喉是由白喉桿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。其感染特征為咽、喉、鼻部等處粘膜充血,腫脹并有灰白色假膜形成,以及細菌外毒素引起的全身中毒癥狀,嚴重者常合并心肌炎和末梢神經(jīng)麻痹。由于白喉菌苗(百白破三聯(lián)制劑)的廣泛應用,典型白喉逐漸減少,不典型白喉或輕型白喉日漸增多,尤其成人白喉的發(fā)病應引起關注。
本標準在制定過程中,參考了1989年衛(wèi)生部制定的《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》及《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實施辦法》,盡量結合我國流行病學,臨床實踐和各地情況,以便易于實施和應用。
1 范圍
本標準規(guī)定了白喉的診斷標準和處理原則。
本標準適用于各級、各類醫(yī)療、衛(wèi)生、保健機構和人員對白喉病人的診斷、報告和處理。
2 診斷原則
應根據(jù)流行病學資料、臨床表現(xiàn)及咽拭子細菌學涂片結果做出臨床診斷;確診則需白喉桿菌培養(yǎng)陽性,且證明能產生毒素或檢出白喉特異性抗體。
3 診斷標準
3.1 流行病學史
白喉流行地區(qū),與確診白喉病人有直接或間接接觸史。
3.2 臨床癥狀
發(fā)熱、咽痛、鼻塞、聲音嘶啞、犬吠樣咳嗽。鼻、咽、喉部有不易剝落的灰白色假膜,剝時易出血。
3.3 實驗室診斷
3.3.1 白喉棒狀桿菌分離培養(yǎng)陽性并證明能產生外毒素,見附錄A.
3.3.2 咽拭子直接涂片鏡檢可見革蘭氏陽性棒狀桿菌,并有異染顆粒。
3.3.3 病人雙份血清特異性抗體四倍以上增長,見附錄C.
3.4 病例分類
3.4.1 疑似病例
具有3.2者。
3.4.2 臨床診斷病例
疑似病例加3.3.2,參考3.1.
3.4.3 確診病例
疑似病例加3.3.1、3.3.3任何一條者。
4 防治原則
4.1 對病人的隔離
發(fā)現(xiàn)疑似或診斷病例,應立即隔離,隔離期至癥狀消失后,咽拭子兩次細菌培養(yǎng)陰性為止,或癥狀消失后14d.
4.2 終末消毒
病人隔離后對病家以及病愈出院后,對其病室均應進行終末消毒??捎煤认緞?。
4.3 治療原則
4.3.1 盡早,一次足量給予白喉抗毒素。抗生素首選青霉素殺滅病原菌,減少毒素的分泌。
4.3.2 采取對癥治療和防治并發(fā)癥,特別是心肌炎的防治。
4.4 對易感者的應急措施
4.4.1 對病人周圍未發(fā)病的易感人群,應采取應急接種白喉類毒素。
4.4.2 對體弱多病的易感兒則可在錫克氏試驗(白喉毒素皮膚試驗)陽性后肌注白喉抗毒素。
4.4.3 對密切接觸者,應檢疫7d.對細菌培養(yǎng)陽性的帶菌者,應給予抗生素治療。
4.5 白喉的免疫預防
在白喉流行地區(qū),用白喉類毒素應急接種,對控制流行效果十分顯著醫(yī)|學教育網(wǎng)收集整理。按照我國現(xiàn)行的免疫程序,做好常規(guī)基礎免疫和加強免疫,并保證接種質量,就能控制白喉的發(fā)生。